2)第1089章 皇帝划下的红线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后,魏王虽早不在了,但他的这本括地志却一定还能够流传的,”

  武怀玉说括地志耗费那么多人心血修起来的,现在却仅有两套,还都存在秘阁,十分可惜。

  他甚至担忧将来万一失传。

  历史上括地志后来就失传于战乱,到明清时仅余数万十几万字而已,非常可惜了。

  而中国古代历史上耗费无数心血修的书,最后失传的比比皆是,比如永乐大典,再比如清代毁了无数古书编修成的四库全书,后世也只留传三部半。

  括地志是套好书,

  但如果不能流传,而仅仅是皇家秘藏,那这书早晚会失传。

  武怀玉现在答应李泰把这书版印两千套,不仅仅是赚钱,这种好东西,是富贵的中华华夏文化的一部份,

  古人认为大地上的山川沟渠,各有条理,所以称“地理”。我国古代有编写地志的传统,最早有《禹贡》《山海经》,汉晋时期出现了《畿服志》等专书。《汉书》以下的正史多设《地理志》这样的专门章节。

  从隋朝开始,地方政府上报风俗物产地图成为定例,到了唐代,撰修地理总志形成制度,一方面是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是彰显大一统的政治特色。

  武怀玉是宰相,也是民部尚书,对于括地志这套地理图书就非常看重,认为不仅于当下于朝廷治理地方有重要参考帮助,而且对于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也是很大贡献。

  “臣觉得魏王殿下专心编书修撰很好,”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也对,李泰编书修志,总比争储夺嫡强。

  不过这次李世民不打算再让李泰开文学馆招揽各方名士大臣了,就让他自己静下心来踏实的做点事吧,

  但三年后,李泰还是应当去流求长泰州的。

  说到李泰,

  李世民有些沉默,

  对这个胖胖的儿子,李世民以前一直觉得有些亏欠,年幼时被迫过继给兄弟,后来虽又要回来了,但总觉得亏欠许多。

  再到后来太子承乾让他失望的那段时间,

  李世民不免产生了一种大唐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不争气的承乾身上的念头,于是他左思右想,觉得或许可以试着培养一下嫡次子李泰。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总得有所准备。

  万一承乾将来真没指望,他也得有个可以替换的人选,

  虽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易储,可如果实在到了那个地步,他也不能把朝廷交给一个不堪大用的太子。

  如今回想那段日子,

  挺煎熬的,

  自己也过于急迫了一些。

  曾经犯过的错,不能再犯。

  李世民用自己内帑,向武家的世德堂书坊预订了三百多套贞观括地志,一套五十多贯,总价一万九千八百六十九贯钱。

  “朕回头就让彭城国夫人给你送两万贯钱来,”

  “这三百多套括地志,印好后,你给朕每州的州学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