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南都本蕃还要回来的_永历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此刻海贼俱已懈怠,此时出兵,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郎廷佐犹豫再三,终是被管效忠和梁化凤说动,他不肯调用城中的满洲兵将。

  只命管、梁二人各率手下骑兵出城。次日黎明时分,梁化凤率领部下骑兵五百余名出仪凤门、管效忠领兵千余出钟阜门突然对郑军营垒发起冲击。

  此刻的余新部正在睡梦之中,而军士俱是对清军投降深信不疑,哪里知道他们会突然袭击。梁化凤和管效忠出城之后便直冲明军营寨,纵火砍杀,等到明军惊觉时,清军骑兵已经突入寨内,余新措手不及被管效忠生擒,其余的明军不是被砍杀,就是狼狈而逃。

  闻知余新战败,郑成功大惊失色,依据形势变化,重新部署军队,以观音山至观音门一带为集结地点,准备同清军决战。

  然而清军初战告捷,士气大胜,一众满洲官兵看到管,梁二人建功,纷纷要求出城迎战。

  郎廷佐却不置可否,认为余新只不过是海贼一部,其军未乱,当以守城为稳妥之策。

  “总督大人,末将以为我军应该乘胜出击,一鼓作气,明天就可发动对海贼的全面攻击。”

  梁化凤说话之间,眉飞色舞,便好似这十万郑军如同蝼蚁般翻手可灭。

  郎廷佐见梁化凤求战态度坚决,管效忠也不反对,硕尔辉等满州将佐因受了清晨一战剌激,也是个个想请战立功,于是便点头同意。

  这一仗,是梁化凤自告奋勇,若胜,他这总督当然有定策统御之功,若是败了,是梁化凤轻敌冒进,于己无损。

  郎廷佐便起身拱手道:“如此江宁安危便拜托各位将军了。”

  管效忠等一众将佐,轰然领命,于第二日拂晓全军出城与郑军决战。

  郑成功眼见清军出城,即命各军以火炮和火绳枪射之,一时间整个观音门硝烟弥漫,杀声震天,郑军火炮精良,只打得出城的清军缩首顿足,不敢突前。

  然而此时风向突变,那弥漫的硝烟吹入明军的阵地之上,只熏的一众炮兵眼角流泪,睁不开眼。

  梁化凤抓住时机,率军猛冲郑军军阵,破阵之后,骑兵往来纵横,只杀得尸横遍野,血肉横飞。

  郑成功眼见战况不利,便令左右竖起他的大纛,以鼓舞士气,然而兵败如山倒,此刻如何收拢得住。

  管效忠发现郑成功驻节观音山,更是吼声连连:“擒获郑贼者,封侯,赏万金。”他深以镇江之败为耻,当即率领五百马甲直冲观音山。

  大队清兵向观音山上杀来,潘庚钟严守命令死战,终被清军射杀。

  后提督万礼率军断后,在大桥头遭先已派驻的清兵两面夹击,亦不敌战死。

  主将接连地战死和被俘掳,郑军指挥失灵,虽兵力仍众,但士兵已失斗志,竟相奔往江边。

  仗打到这个份上,郑成功心知再无回天之力,只得带着亲卫投江边而去。

  明军陆战虽败,然留守江边的水师却是井然有序,不停地炮击冲突过来的清军,近千门火炮同时开火,声势惊人直打的清军骑兵死伤无数。

  然而水师不擅长陆战,郑成功只得命令他们一边开炮阻截清兵,一边接应陆军余部登船。

  管效忠和梁化凤看得明军水师甚是严整,而且进退有序,互视一眼,不由地叹道:“这海贼有如此水师,却是我大清心腹之患矣。”

  陆战失败后,郑成功拔剑泣道:“本蕃十年生聚之功,毁于一旦,是本蕃对不住将士们呀。”

  参军陈永华劝慰道:“蕃主,我军既败,当返回金厦根本之地,再图进取便是,我军水师无敌,终立于不败之地也。”

  郑成功抹了抹眼泪,眼神渐渐坚定起来,对着越来越远的南京城喃喃地说道:“南都,本蕃还要回来的。”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