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过江、过江_永历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一震,本欲推脱,又见文安之大限将至,只得应道:“老督师且安心静养,勿以国事为念,孤就算登基,也须臾离不开督师教诲呀!”

  文安之此时面色苍白的吓人,闻得唐王肯登基之后,却是布满了笑容,又看向李兴和郑成功。

  李兴和郑成功连忙上前,想要说出一些宽慰的话来,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是双目之中皆是泪水莹莹。

  文安之缓缓伸手将李兴和郑成功双手握到一处,强笑道:“楚王之陆师精锐无敌,越王之舟师天下无双,如今东南重光,只要两位殿下齐心协力,定能光复中原,复我神京,可惜本阁是看不到了,若是光复神京,还请两位殿下到本阁陵前烧上一些纸钱,也好让老夫也欢喜欢喜。”

  “阁老……!”

  李兴和郑成功只呼出一声,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文安之又看向郭之奇和连城璧以及张煌言等人。

  郭之奇等人连忙上前,围拢在文安之身前。

  文安之拼命地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却什么话也没说出口,却再度昏倒过去。须臾。

  文安之又再度醒来,示意李兴和郑成功将他扶起。

  李兴和郑成功小心翼翼地扶住文安之,待文安之站起。

  他却猛地挣开了李兴和郑成功,看向了钟山脚下那滚滚的长江,怒目圆睁,须发皆张,戟指暴喝道:“过江、过江、过江……!”

  然后缓缓倒下!

  永历十四年九月初七,在夔东坚持抗清十余年的文安之由于积劳成疾,病死于南都钟山。

  正是:

  悲风阵阵逐山来,

  绵绵细雨罩钟山。

  十载坚持犹苦恨,

  敌酋未除身已衰。

  悲痛之余,监国唐王感念文安之之忠义,即下令在钟山脚下为文安之建阴宅,并着郭之奇、连城璧等人替文安之拟订谥号。

  连城璧认为文安之允文允武,在夔东坚持抗清十年,当上谥号为“文烈”以彰显其功。

  郭之奇则认为文安之矢志不渝,当得一个忠字,其谥号为可为“文忠”。

  二人争持不下,唐王最终拍板,认为文安之以区区文人之身,坚持在抗清前线,所凭者唯忠义之心也,遂从郭之奇所请,以“文忠”为谥号,并下令全军举哀。

  文官们忙着筹备文安之的葬礼,李兴和郑成功却忙着商讨下一步各军的动向问题。

  原清廷江宁巡抚衙门,现在的楚王李兴行辕。

  郑成功和李兴以及靖南军的一众武将皆列席而坐。

  待众人叙礼完毕,郑成功就是开口说道:“楚王你我也算是一家人,如今南都既下,不知贵军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兴思索了一番就是说道:“越王如今监国殿下已经正位,本帅有意殿下祭拜孝陵后称帝,如此可安天下民心,本帅则回师三楚,生聚教训,待大军休整完毕,则西取川滇,救回晋王,北伐中原,恢复神京。”

  郑成功顿时讶然,李兴居然如此识大义,弃江南财赋重地而不取,说实话他急于率军赶至南都,亦是怕李兴功高震主,光复南都后行那操莽之事。

  李兴却是又说道:“只是本帅担心,若回师三楚,南都这边兵马不足,所以咱们还得做万全的准备。”

  郑成功想了想就说道:“东南形胜之地,以东面的镇江和南都的八卦洲最为重要,只要守住这两个要地,楚王又控扼长江上游,那南都必然无忧,只是楚王回师,监国又从哪里调兵驻防?”

  李兴笑着说道:“本帅回师三楚亦是恐怕监国殿下疑虑,只要监国有令,本帅所部军马皆可调用。”

  郑成功想了想就是说道:“如此我等应先在此两处布置防务,将来监国殿下无论点何处兵马入卫,皆可由其一言而决,本藩处理要南都事宜后,亦要返回福建将达素那个狗贼千刀万剐了。”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