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孔尚任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因。

  最使他注意的是冒襄,他是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注:其他三人分别是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是揭,发阮大铖的《留都防乱揭帖》的署名人,对侯方域、李香君非常熟悉,一次冒襄不顾77岁高龄、百里路途,从如皋赶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同住三十日”,应当是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王之事。

  治河一事告吹后,孔尚任“失业”待命扬州,乘机去金陵游览,在秦淮河上听人讲明末旧事,看到了已经残破的明古宫,到栖霞山去拜访了隐居的身经京师甲,申,之,难和南明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写进了《桃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张瑶星道士。这无疑是一次有意识的创作拜访。

  孔尚任到淮扬治河,虽然没做出什么功绩,但却成就了《桃花扇》创作的缘机,并为其日后的创作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回京后,孔尚任又做了多年的国子监博士,才转为户部管员,不过他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

  “十年南北似浮家,名姓何人记齿牙?”——《长留集·晚庭》

  “渐觉名心如坲淡,顿教老兴入诗浓。”——《长至日集观音庵,同顾天石、林同叔、王汉卓、陈健夫、李苍存论诗联社》

  在和京城中闲曹、流寓的文人墨客结社唱和的同时,孔尚任还在住所悄悄地……码字赶稿。

  嗯,这部大作的名字,就是《桃花扇》!

  《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

  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

  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注:孔尚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写了一首《元夕前一日,……署中踏月观剧,即席口号》:“箫管吹开月倍明,灯桥踏遍漏三更。今宵又见桃花扇,引起扬州杜牧情。”)

  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桃花扇》定稿,次年孔尚任因文字之祸罢管,两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

  “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荟,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

  “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

  这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

  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

  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

  《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着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