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_崛起军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才逐渐发现,苏联的武器装备固然是好,但却未必完全符合中国军队的现状。

  要知道,苏联军队预计作战的地域,是辽阔的欧洲平原,基于此苏联特别重视重型装甲机械化兵团的建设,因为一马平川的平原特别适合“现代铁骑”的纵横驰骋,也由此,苏联在武器装备发展上以重型机械化装备为主。

  大批的坦克装甲车辆就不说了,各类型的火炮、机枪和弹药也是如此,所突出的无非是火力和制造简单,用苏联人自己的话说,当全面战争打响后,武器装备的消耗将是个无底洞,所以火力强大才能在被摧毁前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制造简单才能便于后方大规模生产,从而弥补前线超高的损失,这不是什么专家计算的成果,而是我们伟大的卫国战争打出来的经验教训。

  如果是一般的军工专家,见到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发展思路或许会无限羡慕,可作为有着二十年实践经验的武云哲却不这么看,注重火力、制造简单固然是好,但所造出的装备生来就为了消耗,却让武云哲很难接受。

  武器装备可都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东西,如果一上来就去消耗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当年在根据地时,战士们打出去的子弹壳都要拿回来重新填装,损坏的步枪也不能乱扔,要带回来返厂重修,所谓的就是尽一切办法节省材料、工序和开支。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条件自然比根据地时好得多,可贫穷的本质还没改变,各项物资也极为紧缺,以此实际情况若是也采用苏联这种毫无顾忌的消耗思想,武云哲觉得将对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更何况,苏联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基于重型机械化作战而研发的,加之苏联人身材魁梧,体型高大,因此很多武器装备的重量都很大,根本不适合中国这个多山地高原,地形复杂,且体型瘦弱的实际情况。

  正因为如此,武云哲在苏联时起,便开始着手依照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相关武器装备,毕竟此时的中国军队还是以步兵为主,可以预期的将来,也很难达到苏军的机械化水平,所以搞一批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武器装备才是未来的长久之计。

  “更何况我也看了,这次苏联给咱们提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二战时期的旧装备,较之苏联自己装备的新式武器差了10到20年,所以还是那句话,好的东西不能指望他人,还得自己搞,正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

  武云哲,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把重点放在了火炮上,这类装备我们之前搞得少,而且对步兵的支援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开端。

  比如白云厂的35mm榴弹发射器、还有渤海厂的50式102mm火箭炮、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