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_崛起军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等陈耀阳把话说完,柏毅便将话头接了过去,

  老葛留下的那本日记,除了记录入朝之后的战斗生活外,还反反复复强调两种急需的武器装备,一个是对付天上飞机的防空装备,另一个则是打地面“铁王八”的反装甲武器。笔@趣@阁wWw。biqUgE。info

  对于前一项,柏毅等人虽说搞出了高射机枪,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款装备与其说是高射机枪,还不如说是威力大一些的重机枪来的贴切,尽管也可以进行对空射击,并在松虎峰上取得击落三架敌机的战果。

  可薄弱的射速,以及两千余米的射程,在愈发激烈的防空作战中,很是有些力不从心,柏毅之所以将其加班加点的研制出来,除了为未来的大口径防空炮的研制打下基础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用其抛砖引玉,以便获得苏联手里的德式机械设备。

  正因为如此,高射机枪除了三挺原型枪提供给重火力连外,并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其原因便在这里,更何况,此时的苏联也已经开始向中国提供防空装备,新组建的高炮团已经开始在沈城等东北腹地加紧训练。

  先期已经形成战斗力的两个防空高炮团已经开进朝鲜,担负起志愿军后勤防空的重要使命,基于此,志愿军防空装备得到很大缓解,加之装备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的苏联空军精锐航空兵陆续在东北展开战斗巡逻,刚刚成立的中国空军,也开始抓紧训练自己的战斗机部队,总而言之志愿军后方的防空压力得到极大改善。

  唯有一线进攻的步兵,还无法得到有效的防空掩护,可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得了的,毕竟无论是高炮部队还是战斗机部队,都算得上是高技术兵种,抛开武器装备不谈,但就训练而言,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战斗力的,长时间的训练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就算急也是急不来的。

  更何况,柏毅进一步的新式大口径防空炮也的确遇到了不小的瓶颈,不说别的,但就一根细长的炮管,就让柏毅等人寸步难行,或许将从苏联获得的德式机械部件和资料全部消化还有可能攻克高射炮管的铸造加工难关,但是现在想要吃透那些德式装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好在,引进德式机械设备的同时,柏毅还搞了一批德国二战时期使用的Flak36型37mm高射炮,尽管回国时被苏联方面拆成了零件,但大体却相对完好,于是在柏毅等人的努力下很快便利用这批零件组装了十二门Flak36型37mm高射炮,并将其陆续运往激战正酣的朝鲜前线作为一线步兵的野战防空装备,并取得不俗的战绩。

  可以说,柏毅等人尽管没有在防空武器的研制上面更进一步,却也勉强算是完成了老葛日记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