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立后勤保障体系(15)_崛起军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耗,便于及时补充,弹药自不必说,从918事变开始,这各口径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前前后后十余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军队最熟悉弹药,不但生产工艺成熟,保有量也很大,不说别的,50式自动步枪最后决定采用口径的中间型威力弹,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此。

  全威力步枪弹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口径是国民政府军队标准的制式口径,从30年代确立开始,直到彻底败退,前前后后也有将近20年时间,海外进口加自行生产,使其保有量也是相当大。

  中原地区的我军所装备的枪械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口径,不过相较于步枪,作为我军步兵火力支柱的民24重机枪以及ZB―26轻机枪也都采用这种口径,联系到朝鲜战争的激烈战况,将这款弹药集**给轻重机枪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冲锋枪也是一样。

  然而就算简化,也还是有三种不同的口径,对后勤的压力还是很大,于是柏毅便提出第二点,那便是采用模块化分装,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军意大利战场的安齐奥登陆战。

  战后经过历次局部战争,待到21世纪初得以最终完善,其核心便是针对不同军兵种、不同作战任务以及物质供给的优先次序,将弹药、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必备物资灵活的组成一个个补给单元,送至前线便可随拿随用,不必再进行二次或三次分配。

  比如就一个普通步兵而言,传统的补给是先领取一定数量的弹药,然后再去将食品拿到手,而后再搞一些生活物资,就算是稍稍整合,也需要排着队,一手拿食品,另一只手拿弹药。

  至于后勤官兵更是忙碌,不但要分发物资,还有重新分类归档,而采用模块化分装便不用那么麻烦,固定基数弹药、食品和生活物资同意放在一个装具里,只需打开箱子,战士们将其背起便可。

  如此,即节省了分发时间,有保障前线战士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点的暴露时间也将大大缩短,而这对于缺少制空权的我军来说至关重要,其他军兵种的情况也类似。

  至于第三点那便是继续加强后方的军工生产,将产能的扩充与技术的研发结合起来,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又在战争中摸索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

  这份报告递上去之后,总后首长可谓是若获至宝,立即召集主管后勤的各级主管,商讨如何建立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很快一道道,命令便从东北局发出,整个东北瞬间便动员起来。

  不过较之柏毅保障体系的建议,总后首长对最后一条更为关注,因为那不是为了现在,而是放眼于未来,于是他再次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视的远方,脑海中不断冒出一个个他之前绝不肯答应的大胆念头……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