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六章 一时瑜亮_三国寻龙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第二年年初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仅二十六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给孙权。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英雄豪杰散落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倾心服侍他。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当时孙权只是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周瑜有一次对鲁肃说道:“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如今我的主人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通晓此理啊!”并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公元二百零二年),下书责令孙权送人质到曹操这里。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不想送人质。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分析道:“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