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鲜三国_三国寻龙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遣使入唐乞师”。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灭百济,再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新罗据有西海岸的仁川湾,便于直航中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

  新罗设立国学,读、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崔致远的,都是在中国流传久远的著作。新罗早期有部民,“息谷米于人,偿不满,庸为奴婢。”新罗的部曲县,是强制战俘等集中居住和从事特种劳役之处,部民实际上是一种被征服的部落奴隶。

  新罗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产迅速发展。赤裤军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这一形势下,弓裔、军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攫取了领导权。最后统一成为高丽。

  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同样分分合合,十分精彩。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与中国三国时代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而形成的,而是三国不同发展而形成的,最后也未统一到同一个国家。其中,高句丽的历史应该归属中国。

  新罗王室后裔把中国东北的高句丽纳入朝鲜史系列,制造了一个所谓的三国时代。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属不同民族、不同政权性质,高句丽并不因迁都平壤就改变民族属性,就改变政权性质———它仍属中华民族范畴。

  如果以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去观察东亚历史,那么当时东亚只有一个成熟的国家,即古中国。这时的中国,以全部东亚为历史舞台,自由的展现自我的内聚力,并在空间上向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发展,东亚文明的历史在此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匈奴帝国兴起于蒙古草原以后,中国第一次面对来自北方的挑战。在汉代展开的牵动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的角逐,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汉王朝所代表的农耕帝国的胜利,最终使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确立了古代中国版图疆域的格局。

  在中国的影响下,在汉王朝控制力难达到的边远地区,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随着东亚只有中国的时代的结束,东亚各国如何相处这一新的问题也摆在了各国统治者特别是中国统治者的面前。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政治理念出发,不承认东亚存在与自己性质相同的国家,仍旧在进行着将全部东亚,也就是当时的全部已知世界纳入中国一体统治的努力。

  但在实践中,汉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巨大差异,因此,逐渐摸索建立一些特殊的地方管理体制以控制特殊地区。发展至唐代,特殊地方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中原郡县制之外的成熟机制,以至羁縻制成为唐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一大特色。应用羁縻统治的方法,唐王朝将东亚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虽然尊重和善意的看待朝鲜半岛的独立与尊严,但这才是历史上的真实。

  如今最遥远的黄雀也在蠢蠢欲动,甚至当时拼命控制海权的倭人也风闻了这个消息,已经排出了试探性的船队,介入朝鲜半岛三国争斗。这风云被无限搅动,蝴蝶效应显现,早就超出龙珠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外。而此时的龙珠,不过是在等待公孙瓒出兵冀州后,袁绍从北海撤兵,自己也好去拜访孔北海,顺手收了太史慈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