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3|第 253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他们两人推敲半宿——还劳宋大人的神,在晋江网上仔细辩认了一张不花钱的缩略版凉城地图——的最佳结果。宋知府为着安置边民这桩大事,晚上连知府衙门都不回,生生跟他商量了一宿,早晨又忍着困意去送的天使。

  桓凌想起此事便心疼,唏嘘地说:“时……宋知府已写了章程,这都是他心血所结,望殿下采纳。”

  那章程就落在他卧室里,大略举措已出,只差细节待填充,待他一会儿取来给殿下看。

  周王殿下并不计较他们是在书房还是在卧室议事,只忧虑地问道:“朝廷之意,是不叫他们在草原放牧……”

  是不叫他们逐水草而居,在草原上随意奔走,但不是不叫他们养牛羊啊。

  汉中府也没有草场,百姓们照样房前屋后地养着耕牛,乡间也有人家养羊,都是圈在圈里,偶尔放出去吃草,并不一定要占大片草场。青草若是不够,还可以用干草、秸杆、精饲料补足。如豆粕、棉柏、羽毛都可以用膨化机膨化,出来的就是又营养又易消化的饲料了。

  周王看完那篇短而严谨的凉城畜牧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对于草原上不能挖矿造窑的担忧终于打消了。

  不知是出于久居汉中的私心,还是单纯地偏心自家人,他看着这份报告,想的更多的却是汉中府牺牲甚大——

  原先为着安排各府共备军粮,他们汉中已经卖出了不知多少台膨化机,搭出了许多专家小组到各府州指点。如今为了让内附的边民养好牛羊,他们竟然又要往外送机械、送人材,宋亲家培养出的好学生都要送光了。

  他将那份文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撂下文书,又寻了张奏本纸,在尚未寄出的密折里加了几行:

  自朝廷用兵西北以来,汉中府宋时便以一府人才支应九边建厂投产新式军粮、供应军需之事。今齐王弟将安置边民之事交托儿臣,儿臣又须借汉中经济学院处士为之置房舍、工厂,教以谋生之道。由此算来,汉中教化之德极厚、学生之功极大而地方人才负担亦极重。

  儿臣愿请礼部为此校拨一笔款项,供更多贫寒学子读书、学技术,以俾各省兴工业、富民生,供应大军衣食器械……及收复西北草原后,安置各部归化顺民之用。

  他将奏章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又稍稍改动了些词句,便交侍卫送往急递铺,加急送回京城。

  如今朝廷第一大计便是用兵西北,只怕户部不愿意拨银给一所学院。不过礼部尚书是桓舅兄的座师,念在师弟之情上,或许就能为他们斡旋,能让汉中府多截留一笔款子建学校呢。

  哪怕父皇都不许,至少他也要让人知道他这两位舅兄和汉中士绅百姓为这次北征付出了多少心血、劳苦,绝不只是送些军粮而已。

  奏折送走之后,周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