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2章天下第一家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

  但是,在历朝历代建帝王当中,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最彻底的贫困农民,他建立大明之后后,从骨子里就对文人表现出不屑,甚至是仇恨。

  而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孔圣的千年名望,还有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夸张吹捧。

  若是人人都将《论语》读得烂熟于心,岂不是人人都可称帝,人人都可治理江山?

  故而在推翻元朝后,太祖高皇帝对《论语》极其不屑一顾,毕竟在他眼中,治国之事是他老朱家的事,与孔老二何干?

  故而在太祖爷登基后不久,不顾一些朝臣的反对,下旨让当时已花甲之年且重病卧床已久的五十四代“衍圣公”孔克坚亲自来南京朝见自己。

  衍圣公孔克坚以年老病弱为由向老朱请病假,派自己的儿子孔希学进京朝见朱元璋,奈何太祖爷不给面子,称疾则不可,孔克坚没办法,只得拖着病体赴京。

  会见之后,太祖爷却对大臣们说:“衍圣公年事已高,身体还不好,我们就不要让他在朝为官了,并下令赐府宅一座,良马一匹,大米二十石”,然后便打发他告老还乡了。

  回到曲阜没过多久,或许是因为太祖高皇帝的故意羞辱,这位衍圣公便病故离世,撒手人寰。

  从那之后,明初的硕儒名士大多选择隐居山林,不愿步入仕途,而后洪武大帝的严苛**,更是佐证了他们这一理念。

  即便而后洪武大帝为获取士林之心,多次下令修缮孔庙,并不断拔高衍圣公地位,却是再也难以挽回天下士子对他的恶劣印象。

  待到新帝即位,建文改元,文人地位得到空前拔高,大明文教昌盛繁荣,新代衍圣公孔讷也得以袭封爵位,事情似乎回到了孔府希冀的正轨之上。

  奈何这位衍圣公等待了太久,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其嫡长子孔方鉴游走于各方势力,准备奠定自己新代衍圣公的地位。

  朱檀顿了顿,沉思良久后,缓缓出言道:“士奇,你以为衍圣公府能经久不衰,世代藤黄,靠的到底是什么?”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杨士奇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天下儒生都会给出的答案,但落在朱檀耳中却是那般刺耳无比。

  “千古圣人孔圣对于历朝历代的作用不仅仅止于思想文化方面,更在于他是帝王朝臣、平民百姓之楷模!故而‘衍圣公’这一传承数百乃至千年的世袭封号,便是对孔子嫡派后裔的尊崇。”

  “但是,文人士大夫才是统治的基础,这是当今天子也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平民百姓顾好自己的生活便已经显得力有不足了,哪里会在意什么文化传承,而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才是真正的管理阶层!”

  “两宋之后,儒学大行其道,孔府地位尊崇,天下士林皆以其为楷模,但说到底,这孔府圣人后裔,也不过是士大夫的一家罢了,士奇你觉得,这天下第一家,会在意天下百姓的死活吗?”

  “或者说,这天下第一家,会在意山东乃至曲阜百姓的死活吗?本王告诉你答案,不会!”

  “他们在乎那死搬硬套的祭祀礼仪,他们在乎自身高贵的圣人血脉,他们在乎这天下士林领袖的身份!”

  “所以他们一边享受着朝廷给予他们的特权生活,却又从来不必付出该有的代价,反倒是以不断加强士林对孔圣以及对他们孔府的尊敬爱戴为己任,不断请求朝廷拔高他们的地位,这便是所谓的天下第一家!”

  “若是至圣先师在世,用我们那位皇上的话来讲,他的棺材板,肯定是压不住了,非得起身骂死这些不肖子孙!”

  “士林领袖,这四个字的含金量,比之方孝孺那个‘读书人的种子’更甚,这也是为何王绅会义无反顾地冲击曲阜,选择在这圣城论道的原因!”

  “只有击溃了这所谓的天下第一家,新学才能站稳跟脚!”

  【作者题外话】:兄弟们中秋快乐呀,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