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5章一个新的时代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溘然长逝,还真是到死都在帮着你的标儿啊!

  朱雄英长叹了一声,大步走到朱标身前,而后直挺挺地跪倒在地,面无表情地开口道:“太子殿下,还请即刻召见群臣,以正君臣之名!”

  太子朱标看着眼前终于服软的爱子,一颗心总算是落回到了肚子里,随即不再犹豫,带着群臣浩浩汤汤地向着奉天殿走去。

  “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在杜安道一声高唱后,朱雄英带着文武百官,向着龙椅之上的年轻天子,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承认了他新帝的身份。

  文人欢呼,武夫皱眉。

  在场朝臣都清楚一件事情,新帝即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是属于新帝朱标的时代!

  为了稳固朝堂,朱雄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陪朱标演了几次父慈子孝的好戏,而后名正言顺地成为当朝太子。

  经过小殓、大殓、闻丧等繁琐流程,便是上尊谥了。

  新帝即位之后,除了颁布即位诏书,也应着手为已故帝、后上尊谥。

  由于故帝、后生前为一国之主,地位之高无上,故上谥时必须打出“天赐”的旗号,即由上天赐给,这叫“秋天而谥”。

  上尊谥的礼仪也极为繁复,先要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嗣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然后,由嗣皇帝亲行祭礼将册宝安放于几筵殿。

  这一步走得十分顺利,几乎满朝文武都对太祖爷的谥号没有意见,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孝陵。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这个由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使用的一至两个字,足以概括先皇朱元璋的一生。

  好在那些口蜜腹剑的文人不敢在此时冒出头来,意见一致地给太祖爷上了这么一个褒赞到了极致的无敌谥号,使得众人皆大欢喜。

  而庙号就很简单了,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不过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也各有讲究。

  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建立帝国,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

  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

  太祖爷朱元璋,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显然正是对太祖这个庙号的完美诠释。

  七日之后,先皇出殡,至此葬礼彻底结束。

  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先皇驾崩之际,加之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正是政治敏感时期,所以新帝朱标不得不及时登基,灵前即位,这是稳定朝堂的必要条件。

  这之后新帝朱标虽然接管了权力,也明确了君臣名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还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为他还没有经历登基大典,这一必要的程序。

  而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按照礼法祖制,需要经历二十七个月,即民间所谓的三年丧期,不过为了照顾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

  换而言之,皇帝的守孝期为二十七天,新帝朱标在守孝期间,礼部官员就要着手准备登基大典,包括挑选吉日。

  一般情况下,大行皇帝丧期一结束,新帝登基仪式要尽快举行,毕竟完成登基大典,新帝才算正式登基,名正言顺地成为这方山河之主。

  儒学思想认为,为了表达孝道,在守丧的三年之内,儿子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否则就是孝道亏损,这其中也包括了更改年号,故而包括册立皇后、推行新政、改元建新等重要举措,都要等到明年方可进行。

  对此朱雄英早已漠不关心,甚至萌生了退意。

  自己继续留在这金陵帝都,不但会加深与新帝朱标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成为这方朝堂最大的隐患,导致政局不稳啊!

  那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