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6章 你懂了吗?_吴浩叶青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也能别用就别用了。

  但对于这封遗书,谁也不以为然。

  甚至诸葛亮病逝前,为了儿子的未来,他还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以尽到身为人父的最后一份责任。”

  说到这里,吴浩再次转头望向了吴承龙,“这个《诫子书》,你不会不记得吧?”%(

  “我记得其中的一段”,吴承龙不敢怠慢,赶紧道。

  “唔,背来听听”,吴浩闭起了眼睛,微微一笑道。

  吴承龙赶紧应了一声,“是,我记的那一段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错不错,好记性,居然还记得这一段”,吴浩抚掌大笑,第一次夸赞了吴承龙一句,也让吴承龙莫名地受宠若惊,不觉地挺起了腰杆来,眼里也有了光,仿佛吴浩这一句话,给了他莫大的荣耀与自信。

  这一幕,也让何巨洋轻吐出口长气去,他知道,这个极速熬鹰战术,怕是成了!

  “没错,为了他的儿子,他苦口婆心,但这一段对儿子的训诫,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几个字,因为,我猜诸葛先生是想说,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千万别太过少年老成,或者别中年幼稚,意随岁月增,步步积累,方能大器晚成。否则,拔苗助长,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最后都会完蛋。

  可惜,没谁能将他这番话听得进去。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园时,诸葛瞻才八岁,又能懂得什么?因为后面执政的蒋琬、费祎都受过诸葛亮的大恩,对诸葛瞻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甚至比诸葛亮在的时候还要更胜一筹。

  请最好的大儒、走最顺畅的入仕之路,可以说,一路鲜花,步步生莲。

  而诸葛瞻也是勤奋好学,十七岁时,后主刘禅将公主嫁给了诸葛瞻,附马爷更是一步登天,官拜骑都尉,然后就是累积功劳,一路青云,最后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最后成为军师将军,甚至被喻为蜀中第二诸葛!

  这种虚名也让诸葛瞻的声望一天高过一天,但后来姜维掌权后,因为他常年出征,结果朝政居然被尚书令陈祗、大太监黄皓所把持,而诸葛瞻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下来,官场也陷入停滞,这一停,就是十年。

  十年中,诸葛瞻也是郁郁不得志,为了再度崛起,他不惜奋力一博,在尚书令陈祗突间病逝时,放弃了尊严,跟大太监黄皓搞在了一起,被史书\/记载为,‘咸相共护’,结果尽失诸葛家族的尊严。

  后来,魏国进攻蜀汉,兵败如山倒,汉中人心惶然,姜维正在回援路上,诸葛瞻请缨领兵,一路上豪气冲云,要为家国力挽狂澜。

  可是他一意孤行,从来听不进去任何下属的意见,搞得下属也不敢再提意见。

  最后,绵竹决战中,诸葛瞻被邓艾大败,羞愧无颜,直接冲阵,死于魏军的钢铁刀枪下,年仅三十六岁。而他的儿子诸葛尚见父亲战死,也冲\/进战阵,年仅十五岁!

  诸葛瞻,不仅误了自己,也误了儿子。”

  说到这里,吴浩长叹了一声,转头望向了吴承龙,“你,懂了吗?”

  PS:卡点值守,一天一夜没睡,白天怎么补觉都不行啊,感觉脑子昏昏沉沉,才爬起来整出两章,如果历史典故记忆有错误,请兄弟们指正哈。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