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7章 权摄汉中王(三更)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礼法。在下可以作证,当初天子下诏之时,曾亲口对臣言及征西将军当受此封之功德,王司徒生前与三公集议,公论也是如此!征西将军权摄汉中王,足以告慰天子蒙尘、及三公忠义英灵!恢弘志士之气!”

  朝廷钦差都把话说这份上了,刘备还能怎么办?

  刘备:“既如此,你们商议一下,权摄之法当如何操办,勤王未竟全功,当一切尽量从简以示勤勉。元常既为天使,此事由你操办。”

  “谨遵汉中王敕令。”钟繇还是很谨慎的,他毕竟是中央的黄门侍郎,暂时不能对藩王称臣。

  另外,根据礼法,“敕”这个字亲王级别的已经是可以用的,只不过不能叫“敕命”只能叫“敕令”。只有“称制”才是皇帝垄断的,跟“制”搭配的有“诏”,只要不用那些字眼就不逾制。

  不过,除了钟繇以外,其他人就不用考虑避嫌了,法正赶忙第一个又跳出来:“臣法正,参见汉中王!”

  ……

  此后三日,无非是繁琐的庆典、酒宴,虽然刘备说了一切从简,但还是把众人折腾得不轻。但总算是顺利地“权摄”了汉中王。

  汉中百姓无不钦服,南郑、沔阳两处全城张灯结彩,而且刘备又宣布了一次全境范围内的减税,作为称王的惠民政策。

  只不过,汉中因为需要屯粮北伐,所以减税是用“只免除人丁算赋,并减少对田赋的无偿征收,改为按定额价出钱问民间买粮”。

  因为汉朝的税制是既有人头税又有田税的。人头税不算额外价税的话,大约是壮丁每人每月十枚五铢钱,一年是一百二是钱。(所以桓灵两朝的人头税是三十多亿,因为折合成人头税人口三千万。实际上是壮丁两千万,女人和七到十五岁的男性少年加起来折合一千万壮丁)

  刘备称汉中王,就是把汉中的四十多万百姓、折大约二十五万壮丁、一年内总计三千万钱的人头税免了。粮食依然照收,还官府出钱买你余粮。

  武都、阴平、上庸全加起来,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也有三四十万人,也比照汉中处理。

  而蜀郡等南方四郡,就不是这样减免了,考虑到运输的困难,李素建议对蜀郡等地的免税以免粮食实物税为主,而该收钱和蜀锦的要照收。甚至可以拿蜀郡收上来的铜钱和蜀锦来买汉中百姓的余粮。

  不过这就涉及到一个“汉中百姓和蜀郡百姓会觉得双方被免税的程度是否一样、力度是否公平”的问题,地方的士族豪强肯定也会算账。这样就便于李素在汉中王继位后,立刻推行全面的“租庸调制”改革了——

  你们不是嫌弃“一年免两斛米”和“一年免一百二十钱”之间,免粮的吃亏了免钱的赚么?那大家公议一个官方折算价,以后大家可以按县为单位,挑选自己觉得最划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