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灵,怎能为速胜而牺牲,若是牺牲这些百姓,我们得到一个空的辽东又有何用?”

  李素:“……”

  他有点理解当阳同败时诸葛亮的郁闷了。

  罢了罢了,这句话终究还是说出来了,弃民速胜论怕是没市场了。

  不过幸好,李素如今面对的局面,可比当阳长坂时诸葛亮的好多了,无非是立功慢一点,浪费一点爬升官位的黄金时间,但赢还是能赢的。

  刘备这人,不肯弃害黎民的毛病,怕是娘胎里带出来的,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兄……仁德,那我们另外从长计议吧。”李素长叹一声,放弃了。

  不过,也就只有李素这种铁石心肠的人那么冷静,旁边其他关张鲁肃,反而觉得刘备做得很对,士气高涨,纷纷盛赞他仁义爱民,令人景仰。

  鲁肃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脑力全开,搜肠刮肚想道:“府君,既然决定接收流民,如今才刚要二月初,还赶得上春耕,不如组织这些百姓在这儿自耕吧?

  我看阳乐、徒河两县,本就人口众多,田地开发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这渝水两岸,更是从辽西至此数百里内,最好的肥沃良田了。要养民也不能白养,就当让糜治书辛苦点,运半年粮食,扛到这些百姓八月秋收,就能成倍反哺了。”

  李素在一旁叹道:“我们怎么可能熬到八月秋收还没平灭张纯?到时候有粮,也不过是回填亏空,对于战事是没有帮助了。只能算是止损之策,免得百姓白白闲着。

  依我之见,可以把最初陆路派来运粮的牛车驮畜,全部就地租给百姓,到秋收时收取百姓相当于四成收成的牛租。牛也不用每户一头,可以给百姓或五六户、或十余人分时租赁。如若还需要官军提供口粮、种子渡过春荒的,所欠口粮秋收后翻倍偿还。”

  他这也是止损的办法,已经有点类似于后来毛玠为曹操想的屯田之策了。

  但李素不想屯田的计策过早泄露,所以稍微做了点优化,只把“租牛”作为定例推广开来,同时租税也降低到四成,免得被天下人瞩目。

  正版的屯田,官府是至少收走一半收成的,但是对民众的组织度也更高,除了给牛还要给农具和种子。

  而刘备军因为去年截获了张举在渤海郡掠夺的所得,剩下的牛超多,除了给糜竺卖掉换钱的以外,至今还保留了将近两千头没卖完,作为拉车运输军需物资的驮畜。

  这样一来,刘备改辎重牛为租牛,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其他人根本不会关注。

  另外,租牛之法也比屯田制寿命更长、更能细水长流,后世一直到五代十国的战乱期间,为了快速筹措军粮、又给流民一条活路,五代各国都有实施租牛法。

  租牛法的好处是比屯田更加轻民简政,操作简便,给屯田官盘剥百姓的空间也更少——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