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三百两银子不翼而飞_造反,被武则天女帝窃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仇家,究竟是谁干的?

  难道是小六子这个太监?

  前几天他还向张涛借钱,两人为此还打了一架,小六子心怀不满。

  十有八九就是他!

  估计赌红了眼,竟然来偷张涛的银子!

  张涛跑出屋外,来到隔壁小六子的屋子。

  “小六子在吗?小六子在吗?”

  张涛在门外喊道,可是无论他如何叫嚷,门都没有开。

  可恶!

  这事也怪自己警惕性太差。

  小六子一定是惦记着自己的银子,而张涛根本不会想到,他会闯进来偷银子。

  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在找不到小六子,也无法对质。

  看来只有等他出现了,才能弄个水落石出。

  张涛回到屋里,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正准备刮掉点胡渣子,却发现找不到剃刀了。

  今天可真是奇怪了?

  银两被偷可以理解,但是自己的剃刀,难道也被偷了?

  这剃刀不值钱,但对于张涛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胡子不及时剃掉的话,自己不是太监的身份,就有可能会暴露。

  此事非同小可。

  银两丢失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剃刀丢失,麻烦就大了!

  太监长胡子,容易让人起疑。

  这可如何是好?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女帝一般下午会去延英殿,张涛必须在那待着。

  于是,张涛顾不得多想,急忙出了门。

  在经过一个造型雅致的水榭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一个俏丽的女子,坐在木栏上,微风吹过她的发梢,散发着女人的馨香。

  两三只水鸟飞去来兮,泛起阵阵波光粼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情此景,张涛脱口而出道。

  什么!

  “你会吟王勃的诗?”上官婉儿猝然回头,看着张涛。

  王勃一身才气,《滕王阁序》也是高考大纲范围内需背诵的诗句,张涛当然知道。

  “略懂,略懂……”张涛自谦道。

  “你居然会背王勃的诗句!”上官婉儿再一次惊叹道。

  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曾颁布禁令,不许太监识字。

  后来在唐高宗晚期,这项禁令逐渐开放。

  在这大明宫中,除了高公公、魏公公、周公公等几位大太监识字外,一些小太监及宫女,根本不识字。

  而上官婉儿才情卓绝,尤其喜欢吟诗作赋,特别敬重才子。

  所以,当她听到张涛脱口而出王勃的诗句时,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张涛一时兴起,又背诵起一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才情纵横,只是可惜天妒英才!这首诗意境悠远,不愧是传世的佳作……”

  什么?

  这个小太监,竟然还能点评王勃的诗句?

  他不过是一个点香的小太监?

  怎么弄得自己像个大才子?

  上官婉儿除了连续震惊之外,对张涛的好感,跃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诗会友,以诗窥人。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的诗,都是这种空灵蕴藉之美。”上官婉儿不由自主地说道。

  这大明宫中,虽然太监与宫女不少,但是会吟诗的,当属凤毛麟角。

  张涛只是背诵了几句王勃的诗,就让上官婉儿有一种,觅得知音的感觉。

  想不到知音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小涛子,我刚才随意写了几句诗,你能否帮我看一下?”

  说完,上官婉儿拿起石桌上的一张纸,来到张涛身旁。

  什么?

  让张涛指点诗句……

  他一下子懵了。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