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页_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思路。

  大梁朝地域宽广,每年都有发生天灾的地方,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尤为重要,一个处理不好,可是会发生民变的。

  按当朝律法,如要开仓放粮,必须有上官手书,加盖印信方可。而主典官私自开仓放粮,从律法上来讲,确实有罪。可在栗子煜看来却是无罪。

  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治国更加顺利,让社会更加稳定,如果因为律法的限制,反而使得社会不稳,那么就需要添加新的律法加以补充。

  栗子煜未加丝毫犹豫就将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

  第二道题目出自《齐物论》,表面上是在问对“达者知通为一”的理解,实际上是在问对《中庸》中庸之"用"的看法。

  "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庸也者,用也。"把《庄子》内七篇搞通了,就明白庄子并非是主张完全不用,只是要用的恰当、合适,"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换句话,"庸"不是庸庸碌碌,也不是后世所讲的笨人叫做庸人,而是高度的智能,最高的智能到了极点,看起来很平常,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第一道题,“当何罪”问的本身就是个陷阱,第二题要注意《庄子》和《中庸》中强调的“变通”和“应用”。

  朝廷费这么大力气选拔人才,可不是想选出一批书呆子,到地方上无为而治的。

  第三道题稍微有些难度,出自《尚书·大禹谟》,不过也难不倒栗子煜。

  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这六样东西六府是天地大自然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

  所谓“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圣人之德就体现在处理好政务,把水、火、金、木、土、谷这些东西都安排好,那就“惟修”,就能把人民养好。

  表达清楚这个意思后,再把孟老夫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那一长串论王道的经典名段结合王朝兴衰的原因阐述一下,分数就能轻松到手。

  在栗子煜认真作答的同时,皇帝也在观察着他。

  皇帝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栗子煜,要知道第一排的这几个可是能进三鼎甲的。其中栗子煜是他唯一有印象的一个,同时又坐在正中,想不注意都难。

  只看他如今的神态和气质,哪里还能想到半年前他还是个需要暂居驿馆的穷小子呢!再看他的穿着打扮,足见侯府待他的用心。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