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幽居南宫忍_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侍讲徐起身说道:“圣上被俘,乾坤危急。也先骑兵距京城不过屈屈二三百里,若是挟天子犯进,我等无从抵挡。如今之计只有将京师南迁,到时候借以长江天堑,或许可以反击……”徐此语一出,众臣立即附和。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孙太后,仿佛只待她一声令下,众臣即立即收拾行装出发。

  可是偏偏她迟迟不作表态,从她波澜不惊的面上更看不出一点儿端倪,众臣不由疑惑,这真的是皇上的亲生母亲吗?于国于私,她真能如此镇定吗?孙太后的目光掠过群臣,定定地盯在了兵部侍郎于谦的脸上,如今朝中可以倚靠的武将就只有他了,何去何从,只看他一句话。

  于谦踌躇片刻起身跪地道:“大明非前宋,皇上也非徽、钦二宗,我朝还未到迁都之绝境。京师为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独不见前宋南渡事乎?”只此一句,就够了。

  孙太后感觉稍许的安慰。

  虽然群臣中除了吏部尚书王直,锦衣卫都指挥使自己的哥哥孙继宗以外,似乎所有的人都一边倒地倾向迁都,但是孙太后觉得心中有底了。

  她微微点了点头,把目光投向侧立在下首的阮浪。

  阮浪大声宣读:“奉皇太后懿旨,册立皇长子朱见为皇太子,命王朱祁钰监国,升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统领督守京城防务,死守京师,寸步不让,绝不向瓦剌示弱。群臣若再言朝廷南迁者死。传令大同、宣府、怀化等州郡,严守防务,即使是也先挟皇上于城下,也不得开城相迎。”这样的一旨太后懿命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突如其来的噩耗与前所未有的打击中,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孙太后没有更多的时间认真斟酌周详,却在第一刻作出了最正确的决断。

  立皇子朱见为皇太子是为了稳固大明国本。

  抄没王振家,是以消弭民怨。

  升于谦并命王监国,随后又及时晓谕各守镇边将,在瓦剌挟持皇帝朱祁镇到达时,不得轻易出迎或交战,是为了扭转危局,稳定乾坤。

  这样的气度,这样的睿智,让所有人惊讶。

  此时此刻,他们才真正理解当年宣宗遗诏中那句“国家大事白于皇太后”的真正用意。

  于是,大臣们的心暂时定了下来,各自退下。

  当乾清宫的东暖阁只剩下孙太后一个人的时候,又有谁看到她眼中闪过的点点晶莹呢?“祁镇!”眼中噙泪,心中滴血。

  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只是可惜,她不仅仅是朱祁镇一人的母后,更是天下万民的太后。

  所以,她要先保大局。

  夜已经很深了,守夜的小宫女靠着殿门打着瞌睡,孙太后望着窗外的月光面色静谧,湘汀为她披了一件轻软的紫纱云纹缎裳,她知道太后在等一个人,等那个人为她拿一个主意,如果等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